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蔡茂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墨分千层”艺术实践论

2020-08-17 16:00:1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蔡茂友 
A-A+

​  中国水墨画是由一杆毛笔与水墨所结合生发出来,历尽千载演变成一部独具东方风格特色的文艺史。水墨画首先给人的基本印象是以墨色浓淡构成的绘画形式,再之,水墨的文化理念和中国社会的圆融精神是中国水墨语言的两个鲜明的特点,经过历代名家的实践创作,在史海时空转逝大浪淘沙的检验,终成经典名作。由此可见,由“水墨”两种灵动的媒质,在毛笔的物理作用下,顿然拥有了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并具备以下特征,即:一、高度纵深的水墨理论与实践;二、原创独特的创作题材与媒介;三、显著呈新的作品风格与语言转换。继而,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去探究毛笔与宣纸的接触产生一种独具东方色彩的文化形态,分析阐述这一笔墨形态所具有了崭新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高度纵深的水墨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能否得以继承与转换,能否得到进一步高度纵深的发展,历来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面对的首要问题。艺术评论家王朝闻先生曾说:“继承也是创新。如中国画家继往开来地对笔墨的先进性进行探索,前进就是创造,继承也便是创新,艺术进步的基因即是其本身的先进性。”在深入探究梳理中国水墨的文化形态以及历史脉络中,源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之“墨分五色”之论是一直是绕不开的理论源头与论点。“墨分五色”狭义上表述为水墨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但毕竟“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但从广义上论,其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再有另说,水墨之色尽管在环境上受到道家和帝王崇尚黑色的倾向,但是应当看到黑白感应和感应黑白的视觉机能是人类在史前经过几百万年形成的积淀,明暗、黑白属于人类最原始的基本单色反应。正是出于对这种原始单色的青睐形成了水墨画的一大特色。据考证,在前辈画家众多创作实验中,清代画家林纾是个显著的例证,如:他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但是随着不同画家和不同创作背景以及观众的视觉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更新,由此产生出诸多崭新的有创见的艺术观点,同时,从最初“墨分五色”之论也在为艺术家实践和理论创新经验中得以借鉴,继而进一步在探索中国水墨画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事业中展现出新的艺术气象。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但呈新更需要艺术家将在某一固化的思维模式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艺术探索。从上文所述清代画家林纾“用等量的水与墨作画的现象”得以启发,这是画家在水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否有别于更多以往不同视觉感观,通过在水墨之变中所带来层次多变的审美效果。再有在水墨山水画中所呈现的五色,随着阴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如果用墨把变化的特征大体表现出来,就会产生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效果,不必涂上空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同理,凤鸟羽毛固然呈现五色,但墨画的凤鸟只要意思到了,也会给人五色杂陈的印象。我们在漫长的水墨画变革历程中观照,其每一次的变革都会给艺术家带来诸多直接的考验,或者说在重新审视中国水墨的自身呈新问题上,艺术家必须对某种传统意义上的笔墨上要有更多有效创见,尤其是在中华文化中的“黑白”色彩观中,“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那么,由“水墨之变”将作为研究水墨创作的脉络线索,这恰恰为“墨分千层”的理论产生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创作实践支点,以及在探索多变的水墨画风格提出了诸多可能性。

  二、原创独特的创作题材与媒介

  “墨分千层”从何而来?水墨画论所载:“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如此笔墨已达到“柔也不茹,刚亦不吐,燥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新天地。合应了画家用笔墨造境之法,尽管“墨分五色”意指水墨具体可分的五种色彩,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画家创作上,在他们的眼里自然有别,水墨不仅斑斓五彩,而且绚丽有情,千变万化的,画论上的墨分多少颜色,区别多少层次,自然也是从千变万化来。其传承脉络是从“墨分五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展现出来的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的立体感、明暗变化、水润冰心。这一特征在水墨画牡丹之法中尤为显著,也即可以观察到水墨绘就的牡丹之色,所强调的丰富而自然的花色,尤其是要注意首次用墨色与多次墨色之间的区别,充分掌握好墨色度的浓淡,才能呈现出其多变的笔痕墨色,层次多重而分明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描绘水墨牡丹花瓣的过程中,首先将笔蘸上等量的墨汁在水中不断调试,毛笔在极为合适比例的墨汁和清水中渲染墨色,画时略一沾带,灵活运笔,并通过奇妙地利用水墨与宣纸的特性,可用来表现画中层次感多而又突出的部分。花瓣是在全幅画中特别丰富的部分,落笔要得益于水法与墨法的妙用,如:在水将干未干之际,层层以墨来罩染花瓣,又不同于徐渭的破墨,而是以水再次泼墨渲淡,而伴以侧锋用笔的扫抹,以对水之比例以及浓淡的细微控制,以呈现出的灰度调节出那种还在晕化的花瓣,再不断地反复点染周围花瓣反向下垂或者上迎,花瓣形较大,其笔痕墨色也较浅淡而粗阔。再有毛笔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在不同墨色层次上点拓出另一层次的形态,运笔要胸有成竹,轻重得宜,可以重笔,也可有飞白,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此法在表现牡丹的质感效果中尤为突出:水色鲜嫩欲滴,更有一种情绪,一种愉悦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总之,“墨分千层”之法在描绘牡丹中的显著特征是:一、点染多重,层次方面,水润纸上,既要浑然一体;二、又要有水迹墨痕可寻,润泽自然;三、水墨在笔力的控制下,行笔有度,塑造出牡丹的造型与空间感。

  再以“墨分千层”之法去探索墨竹的表现方式,墨竹在于墨,画中浓墨画出数丛竹叶。稍干后用淡墨画出竹竿。画竿时一笔过去,则自然显出竹竿的圆形,富有立体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描绘竹子的过程中,落墨较重,可使画面厚重有神。用浓墨要“薄”,即笔法灵活,只有干、湿、深、浅变化有致,才能浓而不凝滞。当然,墨竹之法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墨分”更多地是借助于画家的书法笔力,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如此才能得以丰富展现其“层次”的艺术效果。在表现雄鸡方面,首先动物的形态要通过反复的研究,在多变墨色中设计准确的雄鸡造型,才能体现出简练气爽之感。具体如:画雄鸡披风,淡墨勾之,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要充分把握好;画翅膀,以重淡墨绘之,适当留白,加之以方笔浓墨勾勒轮廓,充分展现羽毛之质感,质感是“墨分千层”中最为显著的特色,尤其是在表现动物多变的羽毛中最为值得推敲;当中,画尾巴,也是墨份含量中最高的一环节,以重墨或浓墨为主,放笔直写,注重强调尾巴上所体现出的重浓墨中层次与空间感。有人说,用墨源于蒙养。可见,水墨画中用笔、用墨,不仅有技法的深厚功底,还要有生活的阅历和心灵的敏锐,这是“墨分千层”水墨画创作的源泉。

  三、显著呈新的作品风格与语言转换

  自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千年的时间创作与实践。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这种历史地位确立的主导因素,正是水墨画所独具的基本特征——墨色绘画,这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灵魂所在。笔墨当随时代,绝不意味着因循守旧,不求新变。值得强调的是“墨分千层”不仅仅是一项停留在技法层面上的课题,其牵涉到画家作品的风格与语言转换显著呈新问题,也就说画家要有在即有的法度框架中以及以往的历史经验中能否去继承转移发展成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墨分千层”其联系到从美术史上“墨分五色”到“墨分千层”的理论实践转换创新历程,其风格语言得以转换具体表现为:一、“墨分五色”与“墨分千层”当中的“墨分”自然有别,但也有共通之处,并在这一传承脉络上延伸共生,能够突出地感觉到两者异曲同工的暗合融通之处所产生的审美共感,使从前代传承得以转换到现代发展,并具备了鲜明的现代艺术形式构成的特点;二、具体落实表现在笔墨多变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了在水墨画多变丰富的墨色层次上对比,以及在“水与墨”效能的探索研究,以求取呈现水墨艺术新的表现力的诸多可能性;三、两者能否转换最终取决于作者自身的学养和审美志向,而决定这种志向的具体因素则是通过作品本身从形式、内容以及思想意境的和谐统一等综合因素中得以进步论证。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蔡茂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