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是悟、书道为媒--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
张即之(1186-1263),字温夫,一字橒竂。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官至司农寺丞,主管云台观,授直秘书阁。他是著名词人张孝祥之外甥,参知行事张孝伯之子。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张即之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接受了书法艺术的熏陶,潜心于书道,并以能书闻名天下,而且远播边陲。据载金人特别喜爱张即之的书法,常常向临安纳贡以换取张的书作。张即之初学欧、褚,又师米芾,且揉以其舅张孝祥的笔意,最终改攻六朝、魏晋,故而其字融汇了百家之长,显得生动明快,骨力强劲,姿态安详。张即之喜作擘窠大字与丰碑巨刻,而且作大字如写小楷,清劲绝人。明张宁评即之书:"笔意兼行,转折作止之态,如老生作礼,虽骨格强硬,而意度调熟,见之者自当为其叹重。"文征明说:"即之,安国之后,老笔劲健,大类安国所书,稍变而刻急,遂自名家。"半坊称:"即之书学米元章,而变劲奇,有春花秋水之势。"
张即之遗世作品不多,大致有《杜诗断简》、《金刚经》、《汪氏报本庵记》、《大方广佛华严经》、《李伯嘉墓志》,还有与福寺"方丈"二大字等。其中以《汪氏报本庵记》最为著名。
《汪氏报本庵记》由南宋中叶著名文史学家楼鑰撰文,张即之小字行书,纸本,38行,共688字。此篇温文尔雅,意度调和,超然于物外。这主要是由于张即之深谙经书,颇通禅意,因而能够使其书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富于意境、悟性,独具魅力。
此帖在笔法上极为简洁凝练,藏锋、露锋一切听其自然,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随意。如第一行的"心",用三点写成,三点各具情态,且有收有放,第三点更是自出新意,笔锋在向右下方运行后向右上方出锋,给人以曲折回环、不可捉摸之感。
在结体上,此帖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点画的搭配和连贯上的严密,有一种不可言喻的默契,故而使得字字皆得其体而滴水不漏。如第一行的"香"、"域",第二行的"傅"、"既"等等都是因为有了这种严密和默契才变得如此圆润安详、筋坚骨劲的。
此篇在章法上,追求平整中的跌宕,随意中的缜密。整篇字各自为政,但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互为依存,似乎在领悟一个禅机,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禅机。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