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外柔内刚--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
《汝南公主墓志铭》
《汝南公主墓志铭》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虞世南幼时学书于沙门智永。智永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书法深得王氏家传。虞世南跟随智永登堂入室,悟得王书精髓,并且借助唐太宗将其弘扬光大。唐太宗曾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虞世南书法法度森严,圆融遒逸,内涵筋骨,沉厚秀润,劲美而不落俗,俨然有"冠剑不可犯"之色。世南书法遗世之作不多,墨迹只有《汝南公主墓志铭》,刻帖有《孔子庙堂碑》、《大运帖》、《用笔赋》、《昭仁寺碑》、《破邪论序》等十余种,但以赝品居多。尽管如此,仍对后世书家惠泽深远。初唐的褚遂良、陆柬之,宋代的蔡襄,元代的康里子山,明代的钱谷,直至清代的陈邦颜,无不受到虞书的熏陶。虞书还远涉东瀛,惠及日本历代书家,如藤原行成、佐佐木文山、屋代弘贤,他们无不汲取了虞书丰富的营养。
虞氏书风外似温柔、恬静、娇美,实如君子藏器,内含玉筋,有一种刚柔并济之美。在笔势上,他在王氏书法中锋、侧锋兼用,以中锋为主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了筑锋,运笔敦厚遒劲,使收笔时点画,特别是捺笔饱满而圆润。结构上取上短下长之势,上下比例为4:5,显得颀长而秀丽。横平时稍稍右拐,竖直时微微左倾,一波三折舒张疏朗,一派初唐百废俱兴、平和中正之象。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虞世南撰文并书。碑文记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子23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之事。碑400cm×150cm,有正楷40行,每行84字,计3300余字。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不久即遭火焚。武则天时曾命重刻,碑石今也不传。后有二重刻本:一为宋初王彦超所刻,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称"陕本"或"西庙堂",一为元代至元年间所刻,在山东城武,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流传至今的最好善本,当数临川李氏所藏唐石拓本,现存日本。书此碑时虞世南69岁,书法已进入炉火纯青的全盛时期,且体魄健朗(他享年81岁),故而全碑显得沉雄娇健,疏朗圆浑,外柔内刚,流溢着一派南国钟灵遒劲之美。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孔子庙堂碑》在用笔上,以中锋运笔为主,大胆使用了筑锋、藏锋,字体上显得圆润秀美,同时又使用了偏锋、侧锋,故而字体更是沉稳中含流畅,平和中正间见姿容真逸。如第七行的第四字"旦"。先是侧笔露锋运势,待快写完第一个竖时慢慢收锋藏锋,使竖画饱满、充实,富有力度。第一个横画的运笔与竖画大同小异,但在横折时筑锋向下,同时又在准备回锋。最后一横则先侧锋起笔,继以中锋,末以收锋回锋,这一笔被故意夸大拉长,显得平稳厚重,充分体现了虞氏书法圆润遒劲、刚柔并济之美。而"旦"字整体的三角形构图,更使这种美锦上添花。
《汝南公主墓志铭》
《汝南公主墓志铭》是虞世南传世的唯一墨迹纸本,行楷书,共18行,计222字。此帖现藏上海博物馆。明代《戏鸿堂法书》、《墨池堂选帖》、《郁冈斋法帖》、《玉烟堂帖》及清代《滋蕙堂墨宝》、《穰梨馆历代名人法书》等均予收录。
此帖具有含蓄深沉、外柔内刚、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度。可惜后半部分流于草率,有损全篇面貌。笔法变化多端,往往一字之中就包容了轻重不同、方圆并举、偃仰自若、藏露一体的笔法,极尽变化之能事。如第四行的"光"、第七行的"猶"等,点画既圆活舒展,又风
骨凌凌,显得姿态秀丽,沉稳乖张。
在结体上此帖匠心独具,间出奇构。其字体一改《孔子庙堂碑》的颀长而趋上下平衡,左右得体,重心居正。但就在这不易变化的方正字的组合中,书家创造出不同常规的奇构。如第三行的"帝"字,一般人写最上一横是短短的一笔,而虞氏却把它写成粗重平直的一笔,
如泰山压顶;而最后一竖故意拉长变粗,并加垂露,如参天的石笋,以与上点保持平衡,更如巨人借助大地的力量高高地举起力压千钧的泰山,让人惊叹人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更惊叹书家的智慧和他所创造的杰作。
在章法上,《汝南公主墓志铭》再现了王羲之的风格,与《兰亭序》大同小异,可说是在《兰亭序》基础上的再创造。每行字的高低错落,字与字之间的上下聚散,行与行空隙的穿插谦让处理得十分得体,达到了一种运动中的平衡。此帖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悟到的一种独特笔法。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